冬病夏治
开始预约啦
春夏秋冬季节轮回,又是一年夏至到。我省各中医院一年一度的“冬病夏治“活动又开始啦。”冬病夏治”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特色疗法,利用夏季气温高,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,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,使一些疾病得以恢复,达到标本兼治、预防保健的作用。
《黄帝内经》中说:“所以圣人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,以从其根,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。逆其根,则伐其本,坏其真矣。”——意思是:有圣人能适应自然变化,春夏濡养养阳气,秋冬季濡养阴气,注重养生之道,所以身无大病,因不背离自然万物的发展规律,而生机不会竭绝。 在一年二十四节气中,“冬至”和“夏至”是一年中阴阳转化的两个转折点。冬至一阳生,夏至一阴生。从冬至开始,阳气开始复生,阴气开始消退,到夏至,阳气的生发达到了顶点,同时阴气的消退趋于尽头;而从夏至开始,阴气开始复生,阳气开始消退,直到冬至,引起的复盛达到顶点,同时阳气的消退也趋于尽头。根据阴阳制约关系,在夏季的“三伏天”阳气最旺和体内寒凝之气易解之时,扶助阳气,达到祛寒的目的,从而使体内阴阳平衡。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治疗手段,就是根据“春夏养阳”的理论,利用夏季气温高、阳气旺盛之时,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,尤其是在三伏天,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,使一些冬天容易反复发作的、难治的一些疾病,在夏天三伏天进行一些中医的内治与外治配合,得到预防和治疗。 “冬病夏治”包含、中药敷贴、中药热敷、中药浸泡、针灸、内服中药等方法,使部分疾病达到在冬天的时候减轻发作症状或减少发作次数、甚至治愈等效果。 1、外治法: 中药贴敷、灸法、针法、拔罐(药罐)、推拿按摩、中药浸泡等。 2、内治法:口服中药。 3、其他:饮食调理(药膳)、体育锻炼、气功锻炼等。 最常用最受老百姓欢迎的冬病夏治方法之一就是“三伏贴”。在三伏天肌肤腠理最开泄之时,选取穴位敷贴,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,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,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,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。如果在缓解期服药治疗,能够鼓舞正气,增强抗病能力,从而达到防病、治病的目的。 1.内科疾病:慢性支气管炎、支气管哮喘、慢性咳嗽、体虚易感冒、慢性肠炎 2.儿科疾病(14岁以下儿童):哮喘、咳嗽、体虚易感冒等 3.骨伤科疾病:寒湿腰腿痛、肩周炎、各种关节炎、强直性脊柱炎、类风湿性关节炎、腰椎间盘突出症、骨性关节炎、骶髂关节炎、老年性骨质疏松症、股骨头坏死等 4.耳鼻喉科疾病:慢性过敏性鼻炎、慢性鼻窦炎、过敏性咽喉炎、体虚鼻炎发作者 5.脑血管疾病:中风后遗症可见偏身怕冷、活动不利、肢体疼痛、酸楚等 1.贴敷期间要尽量避免受凉,避免大量排汗,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或顶风吹电风扇。 2.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发红、微痒及烧灼感、轻度瘙痒均为药物正常反应。外用抗过敏软膏即可,少数病人贴敷部位出现浅色印记,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消退。 3.个别病人贴敷部位出现起泡、起疹、化脓,禁止抓挠,可局部涂擦红霉素、烧伤软膏,或到门诊就诊处理。 饮食禁忌: 1.贴敷当日及次日不能吃生冷、海鲜、辛辣、煎炸食物 2.贴敷期间应禁食烟酒、生冷、油腻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,不吃肥甘厚腻、生痰助湿的食物,禁食海鲜等易发物。 初伏 7月16日—7月25日 中伏 7月26日—8月14日 末伏 8月15日—8月24日